2月25日上午,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新聞發布會。有記者提出,從2015年至2020年,汽車保有量從1.63億增長到2.81億,增長了一個多億,但PM2.5未達標城市濃度也下降了,是否意味著機動車排放量并不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。
2月25日上午,生態環境部召開2月新聞發布會。有記者提出,從2015年至2020年,汽車保有量從1.63億增長到2.81億,增長了一個多億,但PM2.5未達標城市濃度也下降了,是否意味著機動車排放量并不是大氣污染主要來源。對此,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表示,機動車等移動源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PM2.5污染的主要來源,機動車污染減排也將是“十四五”的重點和難點。
劉炳江說,要回答PM2.5濃度下降與車有沒有關這個問題,首先得討論一下PM2.5濃度是怎么下降的。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PM2.5濃度下降了28.8%,主要貢獻是什么?根據專家評估結果,主要得益于“治煤”成效顯著。重點地區2500萬戶散煤治理,燃煤電廠超低排放、鋼鐵超低排放改造迅速推進,鍋爐降到不到10萬臺,二氧化硫排放量已經從最高值的2588萬噸下降到不到700萬噸,酸雨問題基本解決,二氧化硫濃度全國全面達標,“十四五”二氧化硫退出約束性指標。而相比SO2排放,燃油導致的NOx和VOCs治理雖有一定成效,但無論力度還是效果,遠遠不如SO2治理。
根據2020年底最新公布的數據,全國機動車保有量3.72億輛,其中汽車保有量2.81億,每年汽車都增加兩千多萬輛,“十三五”增加了一億多輛。根據相關研究顯示,機動車等移動源排放氮氧化物已經占到排放總量的60%左右,揮發性有機物占23%左右。機動車等移動源已經成為我國大中城市PM2.5污染的主要來源,且其對污染的貢獻有不斷增加的趨勢。
為防治機動車污染,生態環境部已經做了大量工作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國淘汰了1400萬輛老舊汽車,2018年至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、汾渭平原90多萬輛的國三及以下運營重型柴油卡車提前淘汰。同時,推進新車排放標準升級,輕型車國六標準全面實施,國五和國六車輛保有量從2015年的2%提高到45%,單車排放量大幅度下降。此外,車用汽柴油質量快速提升。車用油品標準從國四到國六標準實現三連跳,車用柴油、普通柴油、部分船用燃料油三油并軌,車用汽柴油最重要的環保指標——硫含量達標10ppm,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平。另外,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增加,公交車、出租車、垃圾清掃車、郵政車、輕型物流車,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。
劉炳江說,氮氧化物濃度出現了比較好的態勢。“十三五”前四年二氧化氮濃度都不怎么降,而去年二氧化氮濃度首次下降,那么PM2.5濃度下降與汽車排放有沒有關系,答案是確定的,通過我們對重污染過程科學監測和分析,PM2.5從優到良、輕度、中度到重度、到持續重度,拉抬PM2.5濃度上升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鹽,即NOx排放轉化成硝酸鹽。尤其是北京特別明顯,硫酸鹽基本上不動,主要是硝酸鹽拉動的。現在看來,氮氧化物減排成為了重點,也就說是因為前期燃煤治理卓有成效,當前更加凸顯了汽車的排放問題。汽車污染減排將是“十四五”的重點,同時也是難點。
文章來源:生態環境部
Copyright ? 2020 安徽寶龍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備12000892號-2 技術支持:思訊網絡
全國服務熱線:400-800-5108
地址:合肥市蜀山區蜀山新產業園區仰橋路18號